【弘扬善水文化 共建书香水韵】读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的文明之思
来源:文/东庄水利公司 李翔宇 发布时间:2025-10-11 阅读数:87
编者按: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、启智增慧、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,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,树立崇高理想,涵养浩然之气。陕西betvlctor伟德手机版发展集团以书为媒,以水为魂,大力弘扬“善水”文化理念,让书香与水韵在betvlctor伟德手机版发展集团与职工文化生活中交融共生,汇集betvlctor伟德手机版发展内生动力。
冗事缠身,难有余暇。挤出空闲,潦草翻阅子建先生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,不敢说有甚见解,只是漂浮在书中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中,总难以平复。
本书以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为背景,通过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,讲述该民族在大兴安岭深处的生活变迁。全书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长河,记录了该民族由原始狩猎到现代文明的文化转型,展现了这个弱小民族在时代浪潮中的顽强坚守和沧桑命运。子建先生笔下的鄂温克族既充满神秘色彩,又洋溢着质朴的诗意。主人翁的一生发生了太多的故事,经历了太多的变迁,见证了父母、两任丈夫、姐妹、儿女,甚至是林中生灵的相继离世,她本应该像她的先辈们一样,做着和无数先前的酋长一样的工作,过一样的生活:驯鹿、狩猎、萨满、迁徙,但当伐木声取代鸟鸣,公路延伸至森林深处,他们在懵懂中慢慢知晓,现代文明的不可抗力正在悄然改变这个民族的生存方式与精神世界.......
合上书页闭上双眼,那些文字不只是印在纸上,更像是直接刻在了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。我思考着“进步”,思考这个词的真实含义,它能否等同于幸福?当我们将现代化与幸福画等号,将传统视为落后时,是否已然忽略了某些更为本质的人类价值?鄂温克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令我动容。他们眼中的山川河流、树木岩石乃至飞禽走兽都不是冰冷的客体,而是具有灵性的存在。他们狩猎但不滥杀,取自然资源却深晓感恩。这种与自然共生的智慧,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,显得尤为珍贵。反观现代人,我们征服了自然,却也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与自然的精神联结,成了无根的漂泊者。
最令我感慨的是鄂温克人对“家园”的理解。对于这个游猎民族而言,家园不是固定的房屋和田产,而是整片森林与河流,是祖先走过的每一条狩猎路线,是记忆中每个温暖的营地。当他们被迫下山定居,住进政府建造的木屋时,身体有了遮风挡雨的住所,灵魂却失去了依托。这种精神上的流离失所,或许是许多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共同面临的困境。但子建先生没有简单地将现代化描绘为恶势力,也没有将鄂温克文化浪漫化。她以平实而深情的笔触,呈现了文明交互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。政府推行定居政策出于改善少数民族生活的善意,却忽略了文化传承的特殊性;鄂温克年轻人向往山外世界的精彩,却又无法完全割断与民族传统的血脉联系。这种两难处境,难道不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困境?
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不仅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故事,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隐喻。所有的传统文化,无一例外地都将在现代化浪潮中被改变甚至被颠覆,所有人在时代的变迁中都无法独善其身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身份的困惑,都会追寻一些精神的寄托。那条奔流不息的额尔古纳河,既是具体的地理存在,也是时间与历史的象征,它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兴衰,也映照出每个读者内心的文化乡愁。
在阅读过程中,我不断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尊重。它不应只是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博物馆中的陈列品,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倾听他们的声音,理解他们的需求,让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未来道路。我认为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既为即将消逝的文化唱响了挽歌,又指出了文化记忆传承的可能,通过讲述,通过书写,通过一代代人心中永不磨灭的精神印记。
伟大文学的力量,让我在合上书很久以后,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弥漫在文字间的苍凉与温暖。这力量让我看见他人的命运,同时也照见自己的灵魂。在驯鹿清澈的眼眸中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倒影,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前世今生。而右岸的歌声虽然渐行渐远,却永远不会在倾听者的心中消失。
相关信息
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浐灞大道2021号
邮政编码:710018
Copyright 2024-2025 betvlctor伟德手机版官网(中国)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
备案号: 陕ICP备2024028293号 版权所有 @陕西betvlctor伟德手机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